成语解释: |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。 |
---|---|
成语出处: | 郭沫若《我怎样写〈青铜时代〉和〈十批判书〉》:“在这桂柳相继沦陷,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,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。” |
百度百科: | 惶惶不可终日, 惶惶,亦作“皇皇”,急躁、慌乱、心神不定的样子。词语指心慌意乱,神不守舍,一天也过不下去了。形容惊恐到了极点, 含贬义。 |
成语拼音: |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|
读音正音: | 惶,不能读作“huānɡ”。 |
成语易错: | 惶,不能写作“徨”。 |
成语用法: | 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,形容担心害怕到了极点 |
英语翻译: | unending anxiety |
近义词: | 惊恐万状、惊惶失措、闻风丧胆 |
反义词: | 临危不惧、处之泰然、无所畏惧 |
1、事实上我就知道,有些基督教徒确实相信基督复临巳经迫在眉睫了,我还认识一位牧师,他把他的教徒吓得惶惶不可终日,说什麽基督即将来临。
2、恐惧实习生对将面临的实习生活感到极度的担心和害怕,由于不知如何面对而惶惶不可终日。
3、每个人都无比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心脏的健损,以至于稍有微疾便惶惶不可终日。
4、他因为犯了法而惶惶不可终日。
5、他追讨国库欠款,逼得老臣上吊,皇子王爷到前门大街变卖家当,令满朝官员惶惶不可终日。
6、义军进逼京城,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,崇祯上吊,皇城禁军作鸟兽散。
7、若过度惊恐,病理之恐则伤肾,肾失温煦,元阳受损,惊恐不安,过恐则气下,惶惶不可终日。
8、在孔孟的忠君思想中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,他们视做官为忠君的主要的乃至唯一的一条途径,孔子丢官三月无君便惶惶不可终日堪称是最佳的写照。
9、在逃的犯罪分子往往过的是胆战心惊、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。
10、东北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,打得鬼子惶惶不可终日。
诚惶诚惧
惶悚不安
惶恐不安
惊惶无措
诚惶诚恐
战战惶惶
恛惶无措
惊惶万状
张惶失措
栖栖惶惶
慞惶失次
人心惶惶
惊惶失措
惶惶不安
诚恐诚惶
恓恓惶惶